近年来,我国烘焙行业规模增速惊人,市场“蛋糕”不断做大。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近日发布的《2018—2023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》数据显示,近几年来,国内烘焙食品零售规模保持着稳步增长,2012—2017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.8%,2017年零售规模突破2000亿元,预计2018年烘焙市场将近2170亿元。其中,我国面包行业连续数年保持双位数增长,增速强于大多行业。目前,面包市场规模占我国烘焙整体规模的17%。
烘焙食品主要种类包括面包、蛋糕、饼干以及其他烘焙类产品。其中,面包是以小麦等粮食作物为基本原料,加入各种辅料后调整成面团并焙烤制成,按原料可分为全麦面包、白面包、杂粮面包、黑麦面包、发酵面包,按其保质期可分为长保面包、中保面包、短保面包。在烘焙食品中,面包和蛋糕的销售额合计占比为60%。
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,国内面包的种类经历了由少到多的变化过程,随着面包作为健康方便食品的首选产品之一,消费者对面包烘焙的需求越来越大,这也进一步催生了面包烘焙行业的火热。有业内人士指出,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,国内面包烘焙将会呈现多种新趋势。
未来成长空间大
数据表明,2016年,我国面包销售量达223万吨,销售额达298亿元。尽管目前行业整体增速逐渐放缓,但相比食品行业其他子行业,面包行业增速仍相对较高,领先食品饮料行业内大部分子行业,属于年轻的成长中行业。
对比国际面包人均消费量,我国面包人均消费量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。尽管我国面包行业市场规模在全球范围位居前列,但人均消费量仍处于较低水平。根据相关数据统计,我国人均每年仅消费1.5千克面包,与美国人均14.6千克以及英国人均31千克的面包消费量相去甚远。与我国饮食习惯相近的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地区,人均面包消费量都超过了7千克,约为我国人均消费量的5倍。而在烘焙产品消费额方面,我国人均消费额仅为日本以及美国的十分之一。由此可见,我国面包行业的成长空间还很大。
产品更安全营养
如今,面包在我国更多的是作为主食和休闲食品。年轻人及上班族为了方便和节约时间,越来越多地选择面包作为早餐。未来,消费者对面包选择将更加注重安全、营养和时尚。因此,在原材料的选择上,企业会更加考虑食材的健康,营养成分的搭配。比如,在传统面包中增添各种营养素,从而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。
短保质期面包受欢迎
短保质期面包更符合未来消费需求。消费者对于食品的总体消费需求是趋于健康化,口感的要求也更高。面包的需求也不例外。数据显示,消费者对于新鲜面包的需求逐年提升。而近5年的整体增速也要高于保质期相比较长的包装类面包。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,消费者原来对于面包的消费也越来越快速,整体消费周期的缩短以及对口感要求的提升,促使面包往短保质期产品方向发展。
差异化日趋明显
面对消费升级,面包烘焙产品将更加趋于多样化,商家也会针对不同消费能力、不同年龄、不同体质的消费者推出特色明显、不同类别的产品。比如,在消费群体方面,针对学生群体,设计蛋白质含量较高、富含热量的食品;针对减肥群体,设计低油低盐低糖的面包等。在产品方面,种类也花样迭出,如软式面包、起酥面包等。在口味方面,更多带有各地特色创新口味的食品将丰富多彩。
电商成为新渠道
我国面包销售渠道主要包括大型商超、传统商铺作坊、便利店以及近年来新兴起的电商渠道。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,目前,我国面包销售主要依靠大型商超渠道流入终端消费者,商超渠道销售规模占整体销售规模的59%,传统商铺作坊渠道的销售规模占比33%,而发展时间较短的便利店以及电商渠道销售规模分别占比5%及4%。便利店及电商渠道作为面包销售新兴渠道,值得关注。
电商渠道以及便利店渠道能够帮助面包市场快速下沉,提高消费普及度,是面包行业未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。同时,我国便利店渠道以及电商渠道恰好处于快速发展期。依托便利店以及电商渠道的快速发展,面包行业有望借力快速增长。
品牌认知度增强
大街小巷面包烘焙坊并不少见,但大多为地方性、个体化品牌。随着产品竞争激烈,市场准入门槛将提高,今后,全国连锁品牌将成为趋势。全国连锁品牌会在食品安全、产品研发、包装设计等方面做得更加突出,对消费者的新需要也更加关注,赢得更多的信任感。
消费更加场景化
场景化消费作为一种更加贴合用户体验的消费类型,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。未来的面包店将打造场景化消费,店面将会以烘焙为载体,聚集书吧、咖啡吧、茶饮吧以及花果店等多维业态,形成了一个生活气息极其浓厚的休闲空间综合体。消费者可以在悠闲的午后来到面包店,吃吃面包、看看书、品品咖啡、赏赏花。(王宁 整理)
转自:中国食品报
延伸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