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食代”这三个字,对于喜欢时尚餐饮的人来说,并不陌生,它是新加坡上市集团公司面包新语(BreadTalkGroup)旗下的知名美食广场品牌之一。有意思的是,大食代进入中国内地已经有十多年时间,但在网上却找不到一篇像样的新闻报道和介绍。能知道的就是,在近几年全球经济不乐观的情况下,其反而还推出了升级品牌“食代馆”。低调的企业,更让人想探究其背后的经营和运作模式。9月10日,深业上城与食代馆正式签约,宣布将南中国区第一家食代馆引入其商业部分。作为大食代及食代馆的“大管家”,面包新语集团食阁业务部首席执行官王振福出席了签约活动仪式,并非常难得地在现场回答了媒体的提问。
“招商团队的工作,就是去现场‘吃’”
南都:大食代以新加坡为全球中心,在多个国家迅速发展,进入中国内地也有十几年的时间。目前大食代在全球及中国的业绩情况如何?
王振福:截止到2014年9月15日,大食代及食代馆全球开店总数量为60家,在集团7个品牌中,收入贡献占26.6%。我们在中国内地开设的第一家大食代和食代馆都落点在上海。目前广州有三家店,全部为大食代。此次深业上城引入的为食代馆,是继新加坡、上海及香港后的第四家店。预计2016年开业。
南都:集合式的餐饮品牌在内地不少商业项目中都有,但持续性、生命周期不长,大食代及食代馆的经营策略又是怎么样的呢?
王振福:我们的选址和招商工作,要在新店开业15-24个月前就做好。我们从不登报纸,都是靠招商团队去现场找,他们的工作就是去吃。
每家店的面积在700—3000平方米,内有8家到30家的摊位。合作模式上,采用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,主要是收取管理费、租金加抽成。抽成比例,不同区域有所不同。但这个模式可以很灵活,如果对方有很好的手艺,却没钱投资,我们会给予支持,让他分期付款,赚了钱再慢慢扣。或者由我们来投资,包装他的技术,一起公开公司,变成我们的直营店,条件是他只能在大食代或食代馆开,不能在别的地方经营。
我们与购物中心的租约很长,一般是8到9年。这么长的租期内,场内的商户不动,是不可能的。一般每隔24-36月,就会根据潮流调一次摊位,比如两三年后大家比较流行吃辣,那我们就调高辣口味的比例。
中国特色:开店后前一两年都要“守场子”
南都:应对中国经济出现下行压力,经营策略方面有调整吗?
王振福:大食代的人平均消费额为35元,食代馆档次较高,但不过也就是每人40-45元。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六个国家和地区,调整比较大的就是在中国的经营策略。最开始进入国内时,我们要求产品本地化。但从2010年开始,整个餐饮的组合、设计概念和定位,都做了很大的改动。原因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,他们的口味和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,所以我们提升了品牌的定位,引入更多的国际品牌。
南都:公司对开店选址有何策略?此次选址深圳,是出于什么考虑?
王振福:不论是大食代还是食代馆,客流方面,白天一定要有上班族,晚上要有普通的消费者。作为升级版的食代馆,每个城市最多有一到两家,所以选址更为严格。2009年第一家食代馆开业,到现在全球也不过只有三家,未来每个城市最多就一两家。我们选中的地点,基本上要有购物中心、写字楼、酒店及住宅,四个元素相结合。另外,食代馆在设计上,还强调艺术这一概念,要把“艺术”与“自然”结合。而深业上城作为深圳地区顶级城市综合体,紧挨莲花山公园、笔架山公园,同时项目囊括了由品牌街、商场及小镇组成的多元购物体验空间、高端商务公寓、文化创意LOFT、产业研发大厦、大型综合购物中心以及奢华酒店文华东方,完全符合食代馆的选址要求。
当然我们也有判断错误的时候,每个区域都关过店。原因就是太多购物中心,建好时都很漂亮,但随后却发现管理跟不上。中国和其它国家不一样,开店后前一两年都要守场子,培育期比较长。因为中国内地的购物中心出租率达到30%、50%可能就已经开业了。而香港跟新加坡的购物中心,一开业出租率基本就有80%。这次选址深业上城,除了它的商业部分囊括了多种业态外,团队核心人物郝继霖和他的管理团队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。